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遣兴 其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陋轩诗卷三
乡邻贱贫窭,元叔嫉复嘅。
肮脏伤薄俗,器业亦少隘。
彦方遭世乱,播迁荆棘内。
德音及群愚,盗贼闻教诲。
煌煌紫灵芝,华艳照萧艾。
不见争讼人,望庐恧然退。
题图诗十二首 其六 王烈感化乡人图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出处:陋轩诗卷七
君子在乡曲,有如薰在炉。
薰香使人闻,不择贤与愚。
汉运昔云替,彦方栖家丘。
盗贼一相念,不觉赧然羞。
中怀久勿欺,遗剑守道周。
清风起松下,谡谡遍乡闾。
今日山中,昨日野中刍。
君看争讼人,望见长者庐。
初颐园通政福建学政戊午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二
大东表海文星照,闽㠐英光积秀抡。
仲素相传愿中绪,道园曾共彦方论。
棹回九曲穿云气,篆剔三山访字原。
时复城南横卷梦,月窗斜界墨池痕。
任君瑞 其二 清 · 徐鼒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漫说乐安能爱客,入门左顾鹤鸣厢。
绝无城府心如秤,妙有权衡智在囊。
借箸最先筹酉黍,大穰相与祝庚桑。
洒然众口交推许,不畏官知畏彦方
胡东嵓被窃诗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
甲辰首夏胡子东嵓从郡归夫何暴客者伏隐东嵓之室窃赀以奔西河毛甡闻而笑之曰东嵓有十盗而无四封向氏探其前而司厉不得揭其后东嵓殆困哉虽然银船虽化铁公尚存篚箧久罄何曾予壁间之儿杼柚其空不能赠梁上之子幸青毡之未亡何赭衣之可问所惧者未揭箧而縢已绝甫穿牖而垣已颓窃装者祇覆其书怀璧者但看其舌似兹寠士之形将来主人之憎于是慰其薄失而嘲以放言
东嵓先生家四壁,夜有何人壁间匿。
杼纬机丝总是空,瓶麻罂菽悲无色。
从来胠箧羞担囊,野庐宾客徒相翔。
但将国士虚无意,说与河东王彦方
寄赠淮安王君七十并示令子文学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押尤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五
少年曾作淮阴游,伍胥傍寻酒楼。
此时酣饮鲜杂客,座上往往来王猷。
繁花当窗午云热,醉馀隔院听楚讴。
因之登堂拜献老,有若健柏凌嵩丘
迄今廿载忆朋旧,梦回月出清淮流。
但闻市少已渐散,纵有亦复非黑头。
昨来徵车税城下,欲入不得烂两眸。
犹幸同馆尽相识,淮市三子居最优。
其中李生与王氏(谓李编修铠也),实为羊邓深绸缪。
况当献老年七十,秩阁将复倾庶羞。
彦方高志但居里,逸少爱閒长汎舟。
那能侍杖效宪乞,一觞捧出丹霞浮。
长安雨歇鸿雁发,蓬池水落芙蓉秋。
千年碧欲揽寄,冻沈三挫成一瓯。
人生得岁贵适意,为我寄语且缩篘。
不信但看服䌽者,在家亦已扶鸣鸠(时令子亦五十初度)
石莲洞 其四 明 · 邹元标
五言绝句 押鱼韵
前辈风流在,后来渐不如。
江河无计挽,深愧彦方居。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672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下官才不旷俗。
宠不动时。
帝王之万姓。
预乾坤之一物。
早师周礼。
偶爱儒宗。
晚读老庄。
动谐真性。
进非干物。
自疏朝市之机。
退不邀荣。
谁识王侯之贵。
散琴樽于北阜。
喜耕凿于东陂。
野老披
暂辞幽涧。
山人卖药。
忽至神州
惊帝室之威灵。
伟皇居之壮丽。
朝游魏阙。
见轩冕于南宫。
宿灵台
闻弦歌于北里。
交情独放。
已厌人间。
野性时违。
少留都下
道王以天孙之重。
曲阜之新基。
毕公以帝室之华。
平阳之旧馆。
迹尘钟鼎。
思在江湖。
居荣命于中朝。
接风期于下士
绿縢朱绂。
且混以萝裳。
列榭崇轩。
坐均于蓬户。
宾主由其莫辨。
语默于是同归。
大王之乐善。
将军之揖客。
是日也。
云繁雨骤。
气爽风驰。
秋九月
王畿千里。
高扃向术。
元礼龙门
甲第临衢。
有当时之驿骑。
英王入座。
牢醴还陈。
高士临筵。
樵苏不爨。
是非双遣。
自然天地之间。
荣贱两忘。
何必山林之下。
元谈清论。
泉石纵横。
雄笔壮词。
烟霞照灼。
既而神驰象外。
宴洽寰中。
白露下而南亭虚。
苍烟生而北林晚。
鶢鶋始望。
不及牲牢。
麋鹿长怀。
非忘林薮。
先生负局。
倦城市之尘埃。
游子横琴。
忆汀洲之杜若
况乎迹不皆遂。
时不再来。
属宸驾之方旋。
值偫公之毕从。
洛城风景。
此会无期。
戚里笙竽。
浮驩易尽。
仰云霞而道意。
舍尘事而论心。
夏仲御之浮舟。
愿乘春水。
张季鹰之命驾。
思动秋风。
策藜杖而非遥。
整柴车之有日。
青溪数曲。
幽人长往。
白云万里。
帝乡难见。
安贞抱朴。
已甘心于下走。
全忠履道。
是所望于偫公。
倘心迹克谐。
去留咸遂。
庙堂多暇。
返身沧海之隅。
轩冕所辞。
回首箕山之路。
赤松而见及。
黄菊以相从。
虽源水桃花
时时失路。
而幽山桂树
往往逢人。
公子之来游。
幸王孙之毕至。
茅君待客。
自有金坛
王烈迎宾。
还开石架。
维恐一邱风月。
侣山水而忘年。
三径蓬蒿
待公卿之来日。
对光阴之易晚。
惜云雾之难披。
偫公叶县飞。
入朝廷而不出。
下走辽州鹤去。
谢城阙而依然。
敢抒重襟。
爰疏短引。
式命离前之笔。
希存别后之资。
凡我故人。
其辞云尔。
八贤赞 其九 后序 宋 · 廖德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五
事有当于人心而关于风俗教化之本,君子于斯不容已。
盖今之为郡者,惟汲汲于财赋、狱讼、簿书之末,风化之本鲜有经意。
沈侯自脱屣文闱,驰声仕路,被荐公朝者屡矣,治郡牧民出于存诚,故洞明本末。
加以天资高明,学力宏博,发为文章政事,过人远甚。
柳恽有具美之称,谓其才艺可了十人馀,今于沈侯见之。
公之嗜好一无所溺,惟寓意于翰墨,考古访贤,意谓风俗之本、教化之原,自贤者出。
究唐以来,所得八人,其馀特未易槩举。
要之八贤道义文章,青史中罕见,其建祠立象,冠湖山之颠,以鼓舞邦人,顾不美欤!
经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吾夫子亦以文献不足不能證夏商之礼。
八贤者典刑也,文献也,风俗之本也。
想夫英灵萃止,鹤之在表,今昔孰是,鹿之覆蕉,梦觉皆非。
惟尔邦人,之与梓,必恭敬止。
况令仪令则,洋洋如在其上,瞻仰之际,岂不发感动之机。
东汉之时,陈寔平心率物,以处乡闾,人有争讼,为晓曲直,退而叹曰:「宁为刑狱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王烈以义行称,乡里有为盗者,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令王彦方知之」。
由是而观,贤者之有益于风化,岂浅浅哉!
去古远矣,九原不可作矣。
植表示仪,化顽成仁,亦庶几焉。
咏史(下) 其四 慕容恪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傅说济川空道在,彦方贩鬻叹时难。
年来惟有樽空虑,一任滔滔溉倒澜。
寿丁东溪六十 明 · 尹台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白发林居玩世长,东溪之水即沧浪
岂无仲氏如文举,自识元公是彦方
挂矢深冬缇律应,吹埙新第绮筵张。
旌阳丹室兼邻近,鸡犬烟霞信尔乡东溪中丞南溪兄也)
戴君六十诗 明 · 尹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小石戴君少以才名著乡校中苦数奇不遂科选乃脩孝友之行以信之家而式之乡闾人莫不敬且颂云顷岁余与君伯氏郡守君议建乡社以导化里中众推君为之正俾领约事君迪率有方里中无少长咸归之或争曲直得君一言即帖帖服可不谓能以古道变今俗也耶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君周六十之辰社会诸君并乞言为君祝噫嘻君之贤众无间然矣余叹长倩之达不能易仲方善化故为赋七言四韵效寿献焉
传经几试三千牍,阅世今周六十年。
为士岂誇长倩达,入乡应信彦方贤。
含晚媚朱霞绚,捧秋阴碧露悬。
醉引斑衣供戏舞,不招鸾鹤也堪仙。
守素项翁遗德诗 明 · 尹台
易著幽人贞,坦坦遵素履。
薖轴誓不谖,藐哉考槃土。
伊人秉渊尚,好古笃伦纪。
事母以孝闻,曰继犹吾恃。
蒸蒸成乂格,惇修自身始。
少学务时敏,匪牵轩冕志。
嗜义甘比饴,程力殚所致。
足称古彦方,能使世尊企。
上天锡难老,耄龄厌康祉。
有子意承考,典教甄化理。
作德洵哲谋,燕翼遗休轨。
我歌守素章,以著翁行事。
补亡拟束晰,采风在輶使。
有唐君子郑公墓志铭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八
贞元十一年岁次乙亥某月某日。
清源郡晋江县君子郑公年若干终于其居。
州闾亲识。
远近涟涕。
重吉人也。
呜呼。
梓植于深林。
人虽不知。
不妨其为天下之材也。
珠玉碎于重泉
人虽未玩。
不妨其丧天下之宝也。
公之生则深林之材。
公之殁则重泉之宝。
不知而有。
未玩而亡。
哀哉。
公讳晚。
字季实
其先宅荥阳
永嘉之迁。
远祖自江上更徙于闽。
今为清源晋江人
曾祖某官。
祖某官。
父某官。
太夫人同郡颍川陈氏。
育者三男三女。
公则长男也。
自七八岁。
则明敏严洁。
无复童心。
洎十二三。
则温良贞亮。
有成人之德。
既冠。
仪表可观。
孝悌惠和
侔于前哲。
人望无閒。
时誉皆归。
凤不近腥。
龙多自盘。
优游仁里。
四十不试。
詹有若人之妹。
获配于公。
公太夫人早世。
妹不逮事。
则见公霜露之感。
蒸尝之敬。
公尊府君近捐甘旨。
妹及同养。
则见公晨昏之爱。
缞斩之至。
奉公居闺门乡党者十有五年
顾詹于公善良。
内外兼得。
受命不永。
其如命何。
兰芬馨。
或亦中败。
惜哉。
子二人。
皆幼。
公在日名之曰彦方彦章
詹既在京师
不遂抚慰。
来人有述。
实孺能号。
妻亦闻哀有过人。
礼不踰制。
窆取远日。
堂殡三年。
贞元十二年某月日。
永厝于郡城东偏闻。
儒里常熟湖之北原。
礼也。
妹有远告。
咨予题志。
既忝真懿。
实旧知人。
江岭则遐。
想像不昧。
取思芳茂。
为铭以寄。
铭曰。
有斐季实。
君子之祯。
忠信温良。
自幼而行。
少不改任。
长更推诚。
材植远林。
实产遐壤。
无知无玩。
自生自丧。
骨肉归土。
用瘗斯原。
呜呼斯原。
永栖君子之魂。
汪处士 南宋 · 李遇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康范诗集》附录
维嘉熙元年丁酉岁四月丁未,宋故处士新安环谷汪君卒。
呜呼哀哉!
世之公卿大夫,品秩非不高,名位非不崇,其见称于乡曲者鲜矣。
求其弥纶八政,修和九叙,有功国家,亦不多见。
若夫德成家庭,教尊州闾,虽高蹈丘园,而所以范彝伦励风俗者,乃隐然有补于治。
夫子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所谓贵不以爵也,其处士汪君之谓乎!
遇得邑之初,即闻君为先生长者。
既至邑,得君之贤过于所闻。
遇执币行弟子礼不可,犹心师之,邑事少间,花晨月夕,未尝不诗酒相倡酬,每见君起敬肃然。
见其民少有干有司者,不以得杖公庭为耻,而以不见礼于君为终身羞辱,甚似王彦方,名教风化,赖君阴助。
今已矣,呜呼哀哉!
君名晫,字处微,世为绩溪人
曾大父文学君登栾城苏文定公门,又娶于古灵陈氏。
皇考府君考亭朱文公同外家。
君事母孝,兄弟友义,财谷不相较。
家虽窭而收死恤孤,赈荒拯弱,视其力可为则为之。
时节祭其先,烹涤必亲,馈奠必敬,丘墓所在,戒无侵犯。
喜奖进后学,仕其邦者有事辄造问焉,剖析无隐。
暮年益肆力六籍,有得于养气之论,胸中浩然也。
其居萧然环堵,如入蜀君平之庐。
其人貌庄而气和,志宽而言约,如见图南、尧夫;
操履纯固,制行高洁,则如仲车,议论人物如郭林宗
蔚而文,为诗如君复。
信乎有道之士也!
西山真先生尝欲荐君逸民,封藁示遇,会春闱竣事即下世,不果上,为君惜之。
君曰:「天知我厚矣」。
呜呼哀哉!
遇之所得于目睹者如此,君生平学术行谊如此。
遇既作文祭君,退与僚佐率三老合邑之人士凡一百三十五人,会于学宫,遇曰:「令甲有高蹈丘园,德谊著于乡里,虽官品不及听奏赐谥。
遇子男之国,不获以闻。
盖自王仲淹门人诔其行而谥之,名以谥显,今不得于朝,而可无诔乎?
盍相与私谥之」?
众欢曰:「然」。
以君之学术行谊,有似乎黔娄、太丘也,请移其谥,谥之曰康范先生
呜呼哀哉,乃为之诔曰:
英英烈祖,维唐越公,民思其仁,天旌其忠。
绩溪一叶,实亢尔宗,历于五闰,其人如龙。
于景祐,盛于熙丰,儒素之绪,穆如清风。
南渡以来,书声益雄,曰此国公,福泽靡穷。
呜呼哀哉!
伟矣先生,身在乾、淳,少有其志,负荷乾坤。
两手经济,邦人仪刑,源流外家,古灵、考亭。
见之于用,俗当返醇,天命民彝,是敕是循。
长遭开禧,庙谟用兵,甘屈不试,归休山林。
婆娑丘园,有闻无声,怀宝独善,终全吾真。
暮年平实,精切六经,浩然之气,养之愈清。
德成教尊,化薰比邻,草庐名高,绍定斯文。
呜呼哀哉!
孝友之行,著于州闾,廉介之节,闻于寰区。
涕唾利禄,宁食无鱼
敝屣富贵,宁出无车
即家为政,沛然有馀,卷而藏之,莫如设施。
訚訚雍雍,黄冠布衣,自作长歌,自赋小诗。
刺史存问,从臣削书,视之如无,归于太虚。
故在乡里,贵不以官。
环堵萧然,朝廷比尊。
饭糗茹草,肉食同甘,袗衣鼓琴,《韶》《濩》相欢。
僮孺之朴,佩玉珊珊,家人忘贫,对客无惭。
惟馀高名,映烛两间,先生之风,谁其可攀?
呜呼哀哉!
绩溪之峡,山高水长,木润玉在,渊媚珠藏。
呜呼其萎,我心隐伤。
街啼巷泣,门炉置香,士哭于学,农哀于田,惠利莫忘。
棺仅周身,垢衾濯裳。
祭惟荐诚,一肉壶浆。
有藁五车,有诗千章,学传后人,万古弥光
呜呼哀哉!
人谁不没,乐哉斯丘。
此谷如环,芬芳九幽。
名以谥显,缀于旐旒。
诔无愧辞,非余实优。
穷居乐善,康如黔娄;
笃伦励俗,范如太丘
恭惟先生,毋作神羞,千载重泉,二子与游。
呜呼哀哉!
绩溪县长乐李遇撰。
阳城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阳城驿
引用典故:不事周 无儿悲邓攸 改词曹 鸟哭杨震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道州:指阳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元和郡县图志·道州》:“秦属长沙郡……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曾、闵:曾参闵损之并称。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事亲至孝闻。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少为继母所苦,冬月衣芦花。其父知之,欲出继母,劝阻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事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既孤善兄弟(孤:父母双亡。《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栖迟”句:《新唐书·阳城传》:“徙陕州夏县,世为宦族。”《元和郡县图志·陕州》:“夏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邑县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为夏县,因夏禹所都为名……乾元三年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邑人无苟媮
里中竞长短(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时百户为里。《旧唐书·食货上》:“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短:被阳城认为错误,或被阳城批评。)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公亦”二句:《后汉书·独行传》载,太原王烈以义行称名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彦方之字)知之。”闻,使遗布一端以激之。)
问公何能(一作德)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翕习:《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镪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注:“翕习,威盛貌。”),冠盖若云浮(冠盖:指官员之冠服与车乘。冠,礼帽。盖,车盖。此指仕宦荣显。)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一作数万)(波荐:原作“数万”,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琳球(束帛:捆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为聘问、馈赠之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藉: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之垫物。琳球:参卷1《桐花》注。)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驷马:驾一车之四马。驷马高车为尊贵者之所乘。辀:小车上之独辕,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车。此类车供年长官高德隆者乘用,属特殊礼遇。)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据蜀本、卢本、全诗、钱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长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纣,其与叔齐叩马而谏。亡,二人逃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详《史记·伯夷列传》。)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来为谏大夫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诤议论,侍从顾问,为清望之官。),朝夕侍冕旒(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礼冠,顶有冕版称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称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后专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希夷惇薄俗(希夷: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惇:劝勉。),密勿献良筹(密勿:机密。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密勿》:“(《金壶二集》)又云:刘向传注:密勿,犹黾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辅。注:密勿,犹黾勉也。《汉书》引诗:黾勉从事,改作密勿从事。……后人沿袭,遂作秘密解矣。”)
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瘳:病愈。《说文·疒部》:“瘳,疾愈也。”徐锴系传:“忽愈若抽去之也。”)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
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
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旰:原作“旴”,据蜀本、杨本、类苑、全诗改。《说文·日部》:“旰,晚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一作油油)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
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齿牙”句:《国语·晋语一》:“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交捽。”韦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齿牙弄之,以象谗口之为害也。”又,“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禾黍暗生蟊(蟊:吃苗根之害虫。《尔雅·释虫》:“食根,蟊。”)
岂无司言司言者:指谏议大夫司谏诤之官吏。),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司搏者:指御史台等属官。司搏,伺机捕捉。《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汉郑玄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孙诒让正义:“司搏,与‘伺捕’同。汉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利柄扼其(一作如)(其:原作“如”,据全诗、文粹、钱校及前文改。韝: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套在左臂或套于两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妇女时亦用作装饰。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兆鳌注:“鞲,捍臂也,以皮为之。”)
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善与恶。《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
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燎:见卷1《赛神》注。)
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延英殿:唐代宫殿名,在延英门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大明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叩閤仍叩头。
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
降官司成司成署:国子监之别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国子监司成馆,咸亨元年复旧。《新唐书·阳城传》:“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坐是下迁国子司业。”),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
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尤(尤:通尤,过失,罪过。《说文·言部》:“尤,罪也。”)
喉舌坐成木(“喉舌”句:谓讽谏者存避祸之心,闭口不言,有如木偶。),鹰鹯化为鸠(“鹰鹯”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鹰鹯,比喻忠勇之士,而化为鸠,则变为无所作为之懦夫矣。)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谓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无其实。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者。)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诗人”句:谓视之为同类、知己。《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
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决:通诀,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隐:“决者,别也。”)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粮与糇:食粮,乾粮。糇,乾粮。《广韵·侯韵》:“糇,乾食。”)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
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闽瓯: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之别称。)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
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岂得”句:谓阳城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教化为先。鼓桴:鼓槌。)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
杨震(“有鸟”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终以忠遭忌,免官自尽。传说死时有大鸟飞临丧典,悲鸣落泪。事详《后汉书·杨震传》。)无儿悲邓攸(“无儿”句:邓攸字伯道永嘉中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担其子及侄,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嗣。时人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事详《晋书·良吏传·邓攸》。)
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汨罗洲:在今湖南汨罗市。《元和郡县图志·岳州·湘阴县》:“汨水,东北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经玉笥山,又西经罗国故城为屈潭,即屈原怀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一作祠)羊祜(“辞曹”句:辞,原作“祠”,据卢本、《晋书·羊祜传》及白居易《和阳城驿》改。羊祜荆州,抚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俭,家无馀财。卒,襄阳百姓为之立碑建庙。荆人尊之,避其名讳,屋室皆以门为称,户曹改为辞曹。事详《晋书·羊祜传》。阳城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阳”名其子。),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道教以老子为教祖,故云。),日月冥九幽(九幽:极深暗之处,即九泉之下。)
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一作阴)(“幽阴”二句:谓蔽贤者,将永沉日月照临不到之深渊,世世为幽界之囚徒。阴,全诗、文粹、钱校作“翳”。)
王厚生联 近现代 · 王育道
对联 出处:对联话
包孝肃海忠介一流,而无其位;
彦方马少游千古,抑又何悲。
山居诗五首(山居在镇平县澹定村。) 其五 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晚清 · 丘逢甲
 押阳韵
德公司马徽,流寓同襄阳
峨峨鹿门山,近接水镜庄
幼安昔避地,亦复偕彦方
吾友有谢生,夙昔同行藏。
黻佩不可期,负戴聊徜徉。
携家此偕隐,远渡婆娑洋。
岂不思东归,故里今犬羊。
买山共卜筑,耕凿炉峰旁。
垆峰一何高,上有苍苍。
上枝古虬,下根茯苓香。
山深富灵药,同采佐糗粮。
何须出雒市,名播如韩康
汉广(二)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三
黄曰:「南方之木,高而不可休;
非不可休也,见乔木者自无休息之心也。
汉上之游女,正而不可求;
非不可求也,见游女者自无犯礼之意」。
按《诗》中凡曰「思」者,皆是语辞。
然亦不可执辞而求诗,当随其篇意而求之也。
序言「无思犯礼」,而诗人反覆言之,亦必有说。
水可泳也,见汉之广者自不复有泳之之思。
水可方也,见江之永者自不复有方之之思。
《释文》曰:「潜行谓之泳。
桴筏谓之方」。
此如游女可以礼求,不可以非礼犯。
故复喻之曰众薪错薪也,我欲得其尤翘翘者;
江汉游女,我欲得其尤美者。
继之曰「言秣其驹」,「言秣其马」,谓是子若归于我,当以正礼亲迎之也,于是复陈其不可犯之实。
欧氏谓:「秣其驹,秣其马,如所谓虽为执鞭,犹歆慕焉」。
如此则是已有淫欲之念矣。
夫人惟其顾礼义也,则曰「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至于不顾礼义,则深厉浅揭,惟其所欲,而尚奚所惧哉?
文王之时,以汉上之游女犹不可犯,则其风之美可知,故美化行乎江汉之域。
噫,政令不足以殴人,而礼义足以感人。
王烈之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曰:「刑戮是甘,乞不与王彦方知也」。
故节义清修之士,且足以为人之感服,不仁者不敢入其门,不义者不敢至其庐。
文王后妃风化之美,则江汉之域,无思犯礼,岂不宜哉。
论陈旭乞黜守远藩劄子十二月六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六、《赵清献公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五
臣等伏见近日除陈旭为枢密副使,物议喧沸,以为不当。
臣等已具连署劄子并奏状,论列旭奸佞不公事状甚众,乞行罢寝,未蒙施行。
窃缘旭有佞邪之才,由径干进。
自顷为谏官,代杜枢录问张彦方公事,谄谀贵幸,灭裂情节,便为了当,已为天下正人之所鄙薄。
厥后附会宰相,结托中官,茍取禄位,曾不羞愧。
知开封府日,意在庇盖皇城司内臣,将夜踰禁垣亲从官盖乂引赦释放取旨,其皇城司官员案并不收竖。
后及以内臣史昭镐是入内都知史志聪亲属,勾当内东门史昭锡之弟,欠负进士屋业钱七八百贯,旭结媚诸史,将词状判收不行。
冀州进纳富民李士安者,京师号为豪右之首,典下中书吏人偷公用银器,事发,其银器上有「中书」字号。
士安托旭同居表弟甄昂传达意旨,不行勾追勘断。
其甄昂纳士安钱二百贯文,其后更为士安理索私债不少。
旭于辇毂之下,作如此等事,欺君罔民,贪浊不公,专务谄悦陛下左右,越次干进,其不被罪废,已为天幸,又况超越流辈,骤入枢府乎?
自制命之出,缙绅相顾失色于朝,士林族谈惊骇于外。
下至胥吏,莫不笑怪。
以旭之命,颇出史志聪等主张,以至传为俚谚,谓旭有「三史之力」。
此言谠著,不惟有污于公朝,实恐上玷于圣德。
伏望圣慈下察公议,蚤赐指挥,罢旭枢密副使之命,黜守远藩,所贵朝廷清明,奸倖屏塞。